当前位置:首 页>公益之声>查看内容

背篼杨文学 背条大路回故乡

时间: 2017-02-27| 发布: 理事会| 点击: 3394

   
      杨文学,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人。他带着家人在城市当背篼,过着居无定所、节衣缩食的艰苦生活。然而,他8年打工挣来的13万元血汗钱,花在为家乡织金县鸡场乡鸡坡村核桃寨村修路上。

优秀春晖使者杨文学

       织金县鸡场乡鸡坡村核桃寨是一个有500多村民的山村,那里山高路险,自古以来交通不便、村民出行靠徒步、运送生活物资靠人背马驮。
  2000年,杨文学从织金来到贵阳当“背篼”,手里有点存款后花了3万元买来水泥搅拌机租给工地使用,并承包一些砌堡坎的小工程来做。当工地上没活干时,他就重操旧业——— 当背篼。就这样,他挣了30余万元。2009年11月,他花了20万在老家修了两层的毛坯房,剩下的10来万正好用来装修。
  这天,农历正月十四,家乡的老人们在杨文学家聊家常时,感叹村里不通路的艰难。杨文学当场决定“把装修的钱拿出来修路!”
  2011年3月25日,杨文学和村民们靠土方法选出修路线路后,立即雇了一台挖掘机,开始修建家乡4公里的公路。接下来的是,困难一个接一个地出现。

杨文学在工地干活

  公路要经过一些村民的耕地,人家漫天要价让他束手无策。无奈之下,他去找村委会,找乡政府协调。经过多次协商,一户村民同意他给2.1万元的补偿,可以在修好路后付钱;另外一户则要他付6000元的现金。
  土地的问题倒是解决了,等他把毛路修好后,准备搭一座简易的与通村路相连时,路桥专家认为他们选址修桥的地方坡度过陡,修好后车辆根本无法通行,修这座桥得花几十万。
  “路被修成了这样子,对不住当初对父老乡亲的承诺。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路修完,哪怕就是再干10年背篼!”杨文学在外人看来有些“固执”。
  杨文学先捐出自己13万元血汗钱,又带着20多位同乡在贵阳街头当“背篼”挣钱,誓圆家乡修路梦。
   “修好一条大路还远远不够。”杨文学说,家乡的祖祖辈辈吃尽了苦,受尽了穷,他会一直“背”下去。如果有机会,杨文学希望带动村里年轻人一起,在当地发展养殖业,与乡亲们一起致富。

 杨文学荣获2012年度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  





德江县大学生联合会感谢您的关注
感恩故土,回报家乡,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用心的做
您的关注,将是我们努力和创新的动力
地址: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大市巷机关幼儿园旁  邮编:565200
版权所有@德江大学生联合会   黔ICP备14004610号-1